春節期間朋友聚會,我們幾個一塊玩大的發小,現在分布在各行各業。有工廠打工的、開小飯店的、有干裝修的,只有我一個是玉米收割機的機手。席間討論起收入,大家一致覺得我們搞農機的是一個高薪行業,一年輕輕松松十多萬!跨區作業更了不得,全國各地四處跑,開著玉米收割機看風景!
我苦笑著說:“沒有,沒有……”大家訕笑道:“低調,低調!”玉米收割機農機手真的是一個高薪行業嗎? 為什么我和我身邊的人天天都在哭窮呢?
我國的小農經濟實現機械化耕作,80%靠的是專職從事農機社會化服務的農機手完成的?由于勞動力的缺失,以及農村人口老齡化嚴重,看似搞農機的都應該能發大財,看似合理的邏輯里面卻有著不為人知的辛勞,而實際上競爭的激烈,現在養一臺玉米收割機一年到頭能趕上打工就了不得了!

錢是透支生命換來的
這份并不是特別高的收入,還是玉米收割機農機手們透支生命掙來的。別的職業早九晚五,但是玉米收割機農機手在農忙時節基本就是24小時待命,忙起來的時候連廁所都沒時間去,一個人連續開十幾個小時也是常有的事情。外人看來跨區作業司機更悠哉,開小卡拉著玉米收割機優哉游哉全國免費旅游,但實際上拉著收割機一上路就開始了四處尋活。不是忙著接活找活,就是在地里替人收割。。。勞累了一天,倒哪兒睡哪兒,再美的風景也顧不上去看。
長時間的重復勞動讓很多農機手早早就患上了肩周炎、腰椎間盤突出、腸胃炎、前列腺炎等多種職業病。年輕時拼命掙錢,年老時花錢保命,這份收入完全是透支生命換來的。
我的收入 = 一家人的總收入
大家在比較收入時,比的是個人的年收入,卻忽略了一個事實:很多跨區作業的玉米收割機機手的收入代表著全家人的收入。普通人結婚后夫妻兩個都能去上班掙錢,一家人的收入就是夫妻兩的收入之和。但跨區農機手比較特殊,老公開玉米收割機掙錢干活,老婆忙著接活算賬量地,兩個人掙一份收入;有些農機手的愛人在家照顧老人孩子,也很難抽出時間來去上班掙錢。就算開玉米收割機能夠掙八千一萬的,但夫妻倆一平均還剩四五千,和普通上班族還有什么區別呢? 何況這四五千還是冒著巨大的風險和辛苦才掙到的,我們怎么會有優越感呢?
玉米收割機農機手缺少尊重
2019年我家是實現水稻、小麥、玉米的全程機械化作業,耕種土地的除了種植大戶,基本上都是靠農機手完成的對散戶、小農小戶的代耕服務。在路上要提防交警的關照,說你超長就超長,也要注意車匪路霸的騷擾,晚上收工根本不敢踏實睡覺,否則油耗子,小偷讓你一天白忙活。出門在外還得跟對一個好的領車人,遇上當地地痞無賴領車人更麻煩,讓你一季都白忙活。農機手這份收入可以說是一路求爺爺告奶奶掙來的,掙這種錢缺少應有的尊重,玉米收割機機手們又怎么會自豪呢?

未來收入沒有保障
出門打工月月可以開工資,只要工廠不倒閉,干一天就能掙一天的工資。但是養玉米收割機就不一樣了,操著賣白粉的心,掙著賣白菜的錢,如果今年運氣好活多,辛苦一下能掙點錢。如果地方跑錯了,一個村都能停滿跨區作業的收割機。農機手們沒掙到錢,倒是肥了鎮子上的飯店。另外不管是開拖拉機幫村里代耕,還是跨區作業的農機手都沒有社保沒有公積金,能開農機才能掙錢,等你病了老了沒法坐在駕駛室了,這份收入就斷了。所以司機們都趁著年輕拼命的努力,也好給孩子拼個房子,給自己攢個養老錢。
天下沒有哪一行是容易的,代耕作業的農機手這一行尤為不容易。其實我挺希望大家夸我們收入高呢,如果是真的,就更好了!